特朗普对华技术出口松绑有何玄机 战略博弈新局!2025年7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三道行政命令,推出《AI行动计划》,明确表示绝不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美国。这份长达23页、包含90项建议的计划,直接推翻了拜登时代的政策框架,试图通过放宽环保审批、扩大技术出口、打击“政治偏见”等措施重夺AI主导权。
同场活动中,副总统万斯突然公开反对,直言如果美国因自我设限被中国反超,责任全在美方政策失误。这位曾将铁锈带衰败归咎于中国的政客,为何突然调转枪口?
特朗普签署的第一道命令针对电力饥荒问题,数据中心作为AI的核心,耗电量占全美用电量的2.3%,而2025年上半年需求达到20年来的峰值。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朗普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增设豁免条款,允许数据中心跳过环保评估,并简化《清洁水法》许可流程,甚至开放联邦土地用于建设。但代价也很明显,多个州重启燃煤电厂,环保目标被迫让步。内政部长伯古姆在政策晚宴上承认,没有廉价能源,AI领先就是空谈。
第二道命令涉及技术出口政策,此前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策略被彻底抛弃。新命令要求向盟友输出“全栈AI方案”,包括英伟达芯片、OpenAI模型和技术标准全套打包。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对华芯片管制松动,美国政府批准英伟达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表面看是商业妥协,实则希望通过出口中端芯片既赚取利润,又延缓中国自主芯片研发。然而,万斯在峰会上尖锐指出这种做法的矛盾之处:封锁时逼出中国寒武纪芯片,开放又助长对手实力,美国似乎陷入死循环。
第三道命令引发争议,针对所谓“意识形态偏见”的禁令。特朗普怒斥谷歌Gemini模型“灌输马克思主义”,要求联邦采购清除DEI框架影响。实际操作中,白宫要求各州放弃独立AI监管权,对监管严格的州暂停联邦AI拨款。此举立即引发反弹,斯坦福AI伦理研究员陈莉指出,统一标准名为提高效率,实为权力集中,当联邦认定“政治中立”时,偏见反而被制度化。
特朗普高呼“美国必赢AI竞赛”时,副总统万斯的发言让全场哗然。他认为,如果因自我设限被中国超越,只能怪领导人愚蠢。困境之一是技术霸权玩不转,拜登时期对华芯片封锁反而刺激了华为昇腾芯片和深度求索等中国技术生态崛起。如今中国包揽全球前三的开源模型,Meta的Llama已掉队。此外,盟友圈也出现裂缝,英国与OpenAI合作,印度加速对接中国AI硬件,没人愿意牺牲市场换“美国优先”。
更让硅谷焦虑的是“星际之门”项目烂尾。这个1月高调发布的500亿元AI基建计划,半年过去连选址都没定,最终降级为“年底建个小数据中心”。中国反制方面,从2025年3月起,中国连续三个月未采购美国原油,导致美国页岩油商库存积压至两年最高。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冲击AI产业,数据中心每度电成本上涨导致模型训练费用激增。同时,中国借机扩大技术合作,华为昇腾芯片与欧洲超算中心签约,英国AI安全研究所向中国企业开放数据接口,美国的封锁墙正在被绕开。
尽管争议重重,科技巨头仍成为最大赢家。政策公布当天,谷歌股价涨4%,英伟达市值飙升120亿美元。晚宴上黄仁勋举杯称:“今夜属于AI自由!”但分裂也在加剧。马斯克的xAI公司因特朗普“抵制令”被排除在国防合同外,损失2亿美元订单。而OpenAI、微软则借政策东风,加速推进与五角大楼的“战争AI”计划。更深层矛盾在于,当联邦放松反垄断监管,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更肆无忌惮垄断算力。特朗普曾想拆分英伟达,但最终选择妥协。
汇盈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